斗門純自然生態灘涂植被繁盛
黃楊河濕地倍休閒
一場曠世肺疫,令人反思自然生態關係,本澳及鄰近皆為沿海河網地帶,灘涂眾多,所形成的自然濕地當為各種生物和諧繁衍的理想之地。斗門黃楊河濕地就是一片萬物皆宜的樂園,不同水生、陸生動植物各得其所,更是都市人放飛疫情陰霾的難得之處。
文化自然生態斗
黃楊河濕地西靠尖峰山,地處白籐湖隔河相望的黃楊河西岸,是一片極為繁盛的純自然生態灘涂植被。黃楊河上游帶來的豐富養分經年累月在此積澱,潮起潮落之中為各種動植物提供理想的生存及覓食環境,同時過往由於缺乏輔助設施,以致一直較少被人類干預。
斗門當局對該片灘涂稍作規劃,借“斗”字把偌大的灘涂濕地從南至北分為文化斗、自然斗和生態斗等三部分,依次分別賦予承載城市人文、自然和生態的功能,並在灘涂中興建一系列人文設施,使昔日只可遠觀、不可深入的灘涂變身成為濕地公園。
漫步親水紅樹林
該片面積約四十萬平方米的濕地,已興建有濱水觀景台、藕絲亭、觀河廊架、招潮台、觀景步徑、親水平台、濱河廣場、風雨亭、賞鳥林、花田步道等多種設施,完善安全、照明、避雨、過河等條件,並增加植蘆葦蕩、紅樹林等水生濕生植物,形成集生態觀光、科普教育、健身休閒等綜合配套為一體的濱河濕地生態休閒勝地。
走進黃楊河濕地,沿着茂盛水生植被中綿延彎曲的石板路漫行,或在河堤路上生態健步,又或在親水紅樹林伸手可及的鳥巢前近觀母鳥孵蛋,周遭自然的芬香和風中搖曳的時花,構成多時不見的生態和諧之美,令人暫且忘卻為疫情陰影所困之苦。
品嘗鹹淡魚蝦蟹
河網交錯的自然生態環境,在當地還造就令珠三角食家嚮往的斗門重殼蟹、鹹淡水魚蝦、回游海魚、白籐湖蓮藕等鄉土美食,都是大自然與人類共融的生物鏈,取之食之既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慾,又可維持大自然的食物鏈平衡。
黃楊河濕地距澳僅約三十公里,拱北過關驅車西行,到白籐湖過尖峰大橋左轉卻是,車程大約四十分鐘。
若得封關解除,又恰有閒暇半日,呼朋引友或親子闔家遊於黃楊河畔,摘下口罩深呼吸、大啖吞入濕地新鮮空氣,透過“洗肺”助力防控肺疫,料當清肺醒腦、暢快淋漓!
吉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