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雞雞”加價疑借電子消費卡“發瘟疫財”
柳智毅冀商界共度時艱
【本報消息】電子消費卡即將啟用,但近日不少居民、社團反映部分食肆、超市“靜雞雞”加價,被質疑借電子消費卡“發災難財”。澳門經濟學會理事長柳智毅表示,近日有商品加價可能是運輸成本上升、供應減少導致,但也有商品辦促銷活動引客。雖然價格是市場因素決定,但政府應呼籲商界共度時艱,體恤基層低收入及失業人士。企業搞促銷賺微利,長期有助建立良好聲譽及品牌。
近日在社交網站上,不少居民反映超市部分商品加價,個別商品甚至加價超過三成,引起網民聲討,質疑趁消費卡生效在即坐地起價。在經濟財政領域的施政辯論上,部分立法議員也關注疫情下物價不跌反升問題。
收入下降物價反升
柳智毅表示,正常情況下,經濟不景,失業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企業為去庫存,一般會減價促銷。近日本澳已有部分企業推出不同的折扣優惠活動,變相減價吸引居民消費,如手信買一送一,化妝品六五折,都是企業自救求存的應變措施。
不過,疫情之下,物價問題變得更複雜。本澳絕大多數商品均從外地進口,現時疫情導致海陸空交通受制,各類運輸成本升幅顯著,且部分民生必需品因供應鏈受影響,整體供應減少,若需求不變,價格自然上升,導致部分商品運抵澳門的價格也跟隨上升。
有企業可能按照過去經濟順景的思維,直接將成本轉嫁消費者,未必與電子消費卡有直接關係。
若現滯脹更難處理
倘所有企業在疫情的特殊形勢下,因應成本上漲而跟隨加價,未來可能出現“滯脹”,即經濟下跌,但通脹升溫,屆時政府要處理就難上加難,政府、企業也要警惕。
雖然商品價格由市場因素決定,消費者有最終選擇權,但政府可以加強巡查、監管,並可呼籲商界勿加價,特別要體恤因疫情而收入大減甚至失業的居民,以及基層低收入人士,與居民共度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