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裡書外
散落在澳門半島的大大小小圖書館,如中央圖書館、何東圖書館等,對我來說既熟悉又親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因為篤信“書中自有顏如玉”,便天天往圖書館跑。
八角亭圖書館是一處值得駐足的好地方。我的第一份英文求職履歷,就是參閱館藏書籍寫成。李敖的《傳統下的獨白》、《獨白下的傳統》以及梁任公的《飲冰室文集》等,更是讀得如癡如醉,掩卷不分西灣南灣美副將荷蘭園。
八角亭裡趣事多。難忘某翁,下巴兜兜似港星吳耀漢。每入座,例必祭起放大鏡,心無旁騖“鑽研”港報副刋風月小品文。據說當一個人沉浸在嗜好中,就暫時擺脫了愛情煩惱,渾身綻放着勵志光芒。這光芒持續幾年普照何人?八角亭位居市中心,擴散開來,老翁知音應該遍濠江了。
情傾圖書館數十年,但凡一書一刊一桌一凳,無不刻滿回憶。午夜思之,時有幸福感漾來。最憶封底內頁梨黃色小紙袋,插着半掌寬登記卡。讀者姓名、借還日期等信息,直寫得龍飛高天,魚翔淺底。
春雨淅瀝夜,忽而想到開國總理曾將《魯迅全集》作為國寶贈給外賓,激靈之下,便陸續“搬回”十六卷《全集》細讀。該是《吶喊》、《彷徨》、《朝花夕拾》等“易讀”的緣故了,圖書登記卡被填得密密麻麻,可見借閱盛況。遺憾的是,六卷之後,借者漸稀。隨後的“集外集拾遺補編”、“漢文學史綱要”、“古籍序跋集”、“譯文序跋集”等,更是乏讀者垂青。燈下,摩挲空白紙卡,不由歎歎氣把頭搖。
世間堪可慰藉者,不是張三讀懂你的言外之意,而是李四心疼你的欲言又止。讀畢《魯迅全集》,背脊微駝者我,開始把腰身挺得筆直。跋涉在長長陡陡的東方斜巷,一氣登臨崗頂前地,依然腰不彎腿不痠氣不喘。
坐落於崗頂的何東圖書館,環境清幽,有一種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魅力。早期內院種有三四棵番石榴樹,擺放數張乳白色鐵藝小圓桌。讀者可以樹下靜坐,冥思千里發夢萬端。趕上果熟,可見鳥雀枝頭啄食。一旦善緣到,又值風吹枝椏搖,胭脂紅番石榴果每每當空墜落,砸來滿桌芬香。在那裡,陸續讀完《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以及老舍、許地山、郁達夫、徐志摩、聞一多、冰心、艾蕪、巴金、曹禺、柏楊、白先勇、龍應台諸家佳作。
我愛閱讀,願意以書為鏡燭照世相。猶記訂閱書刊的時候,館員讓填寫推薦建議。一時私心驟起,把心儀的書籍悉數報上。雜誌類,填了《新體育》。
文獻厚實,圖書沉甸。讀者匆匆,如樑上燕自來自去。圖書館厚我惠我多矣,乃精神家園和情感寄託所在。很想把漲我知識的大館小館重新走個遍,卻又擔心睹物思情情難自控——館內的相識者還在嗎?在或不在,我都將天長地久地惦念。你呢,還記得當年那位愛讀書的四眼小哥否?
清明夜,雨水滴答。也許,我想多了。
劉景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