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中小企的影響及澳門的反思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影響。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三月底統計,中國第一季GDP增速跌至負,且第二季GDP增速預計維持在負1%左右。歐盟區首季GDP增速(持續在0.1%左右,但自三月初開始受疫情嚴重影響,第二季GDP增速預計跌至約負0.3%。)。另一方面,全球股市下跌。
企業倒閉失業增加
疫情對市場需求和供給造成顯著影響,尤其對中小企。三月廿七日經合組織的預測表明,停擺的最初直接影響是許多經濟體的供應(產出水準)降10-25%,需求(消費者支出)降約33%。在供給端方面,企業遭遇勞動力供給減少。通過封鎖或隔離來控制疾病的措施導致產能利用率下降嚴重。需求端方面,需求猛然急劇下跌對中小企業收入造成猝不及防的重大損失,嚴重影響運營能力,直接或間接導致嚴重的流動性短缺問題。此外,部分消費者亦因疫情導致收入減少,對疫情發展的恐懼產生更大的不確定性,這反過來又減少支出和消費。
總的來說,中小微企比大企受到疫情的衝擊更大。經濟和市場萎縮導致現金流周轉緩慢,對中小企影響最大。封鎖和社交隔離措施導致需求大降,迫使許多中小企業倒閉,導致失業人數上升,消費進一步下降,引發經濟進入低迷迴圈。經合組織的調查表明,全球54個國家超過一半的中小企已面臨重大收入損失,許多中小企只有幾個月的儲備來抵禦危機。受影響最大的行業是旅遊和運輸業的中小企,以及與旅遊、運輸和服務業的大企密切相關的中小企。
部分行業逆流而上
宏觀經濟調控方面,根據經合組織三月對54個國家的調查,各國政府推出的措施總的來說包括: 加大公共衛生行業的支出;對企業和個人減稅,設立免稅期,稅收優惠政策;對家庭退稅和臨時全體現金補助與對企業現金補助;減息、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和貸款計劃;支援自顧者的特別舉措,從提供病假津貼和失業救助金,到一次性補貼。這些舉措有助紓緩經濟衰退所帶來的影響,對中小企有一定幫助。必須反思,當這場疫情結束後,哪些變化將長期持續下去。
將面臨的兩個挑戰。一、是否必須改變行業重點,短期和長期改變是否可行?二、尋找新市場,如何利用在某些行業(博彩、服務、餐飲、旅遊)的現有優勢進一步可持續提升商業模式?因此,必須從長遠角度考慮調整宏觀經濟政策以及企業商業策略和運作方式。那些在這場衰退中倖存下來,最有可能持續發展的行業,將在未來十年引領其行業發展。
從積極的方面看,儘管疫情造成了經濟衰退,但還有些行業逆流而上,發展迅速。如製藥業中醫療保健產品製造商;零售業尤其是超市;高科技產業和電信業包括軟件公司如Zoom、騰訊、微軟Team、微軟Office 365辦公,互聯網出版商和廣播公司;電商和數位銀行;線上教育,線上學習和線上會議平台。
支援企業覓新市場
澳門中小微企如何走出衰退並在適度經濟多元化發展中發展自身?儘管中小微企可轉行到不同行業,但要在短時間內做出根本改變,並非很現實,也很難做到。 因此,當務之急應是支援中小微企尋找新的市場及經營方式。在疫情中,看到網上訂單激增,促進了電子商務發展。且疫情令更多人把辦公場所變到家中,工作方式的改變促進遠端辦公發展。數位化和遠端辦公正成為未來幾年商業運營的趨勢。
新出台的施政綱領及措施顯示,政府已從更具結構性的角度來制定長遠政策,以支援中小微企業採用新的技術和運營模式,從而令它們增加危機後的競爭力和應對大趨勢所帶來的挑戰的能力。對中小微企來說,今後持續發展的政策包括以下三方面:支持尋找新的替代市場;支持遠端辦公和數位化發展;支援創新和勞動力的培訓與再培訓。這些政策特別重要,因中小微企自身應用這些新技術和方法的能力遠不及大企。
疫情給社會、商業、民生帶來巨大挑戰,也帶來發展機遇。希望中小微企抓住機會,在與大灣區的進一步合作中,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開拓新的市場,與時俱進,可持續發展。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
陳靖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