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火星探測數據
我七十米天線吊裝成功
【中新社北京廿六日電】中國官方近日公佈,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二○二○年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引發關注熱潮。
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承建的首次火星探測工程地面應用系統,廿五日在天津成功完成七十米天線反射體的整體吊裝,備受矚目。圍繞火星探測及新建七十米天線進展等議題,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副台長、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副總設計師兼地面應用系統總指揮李春來廿六日展開解讀,透露七十米天線今年十月能完全具備火星探測的數據接收能力。
李春來指出,月球與地球距離約為卅六萬至四十萬公里,而火星距離地球五千六百萬至四億公里,地火最遠距離約為地月距離的一千倍。火星探測對數據接收任務來說是一項嚴峻的挑戰,從火星來的信號衰減非常厲害,信號非常弱,沒有大口徑的天線,就不能完成數據接收的任務。
為實現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來自四億公里距離之遙微弱信號的數據接收,中科院國家天文台負責的天津武清站新建七十米高性能接收天線(GRAS-4),它是亞洲在建最大的單口徑全可動天線,是完成中國火星探測器科學數據接收任務的關鍵設備。
面積九個籃球場大
李春來介紹,新建的七十米天線為輪軌式全可動卡塞格倫天線,工作頻段為S、X和Ku,總重約二千七百噸,高七十二米,主反射面直徑七十米,由十六圈共一千三百二十八塊高精度的實面板組成,面積相當於九個籃球場大小。
它於二○一八年十月開工建設,計劃二○二○年竣工驗收。
李春來表示,中國七十米天線建成後,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單口徑全可動天線,能大幅提高中國深空探測下行數據的接收能力,將為完成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任務以及後續小行星、彗星等深空探測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