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中風後遺症
偏肢癱體能喚醒嗎?
腦中風、腦外傷以及腦癱是中樞神經損傷最常見的原因。醫療技術的發展提高了救治成功率,殘障率也隨之上升。比如中國現有的四百多萬腦卒中倖存者中,殘疾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五,其中重殘率為百分之四十。中、重度腦外傷遺留永久殘疾的比例高達百分之六十六和百分之一百。如何恢復中樞神經損傷後的運動功能,仍然是世界性醫學難題。
近十年來,部分中樞性上肢癱瘓的患者通過“健側頸七神經移位術”獲得了不同程度的功能改善。從十歲以下的小朋友到六十五歲的老年人,曾經生活不能自理的腦卒中、腦癱患者,重新找回了失去的手。其中一例手術患者不僅找到了理想的工作,還獲得了首屆(二○一四年)全國“隨心手愈”手工作業治療作品大賽一等獎。
什麼是健側頸七神經移位術?
健側頸七神經移位術是一九八六年上海華山醫院的手外科專家顧玉東院士首創,主要用於治療全臂叢神經損傷的患者。手術是將健康的頸七神經根通過神經橋接的方式,跟癱瘓手的頸七神經進行吻合連接,手術後讓癱瘓手的功能得到恢復。顧院士的高徒徐文東教授經過前期大量動物實驗研究,近十年來應用該技術治療中樞性上肢癱的病人,效果顯著。
手術時,將健康的頸七神經與癱瘓手的頸七神經連接,術後早期,癱瘓手還不能獨立活動,而是通過健側上肢的運動帶動進行。但隨着癱瘓手不斷被帶動,逐漸就能獨立控制癱瘓手的活動。也就是說,神經移位手術後,健康的大腦半球通過“新建”的神經通路和“不斷學習”,可能可以同時控制雙側上肢。這個發現也提示:人類對自己大腦的認識還有很多未知的領域。
如果把健側頸七神經移位手術用於臂叢損傷,看成是給病人換了“臂叢神經”,那麼用於中樞神經損傷後的上肢偏癱則等於給病人換了“大腦”。
頸七神經移位術後偏癱側上肢可能獲得哪些改善?
目前的研究和觀察發現,手術後原本痙攣 / 癱瘓的手指、手腕能夠逐漸舒展,很好的恢復患肢的伸肘、伸腕功能,觸碰和抓握功能得到提升。前臂的旋轉功能有所改善,肩關節的某些方向的動作將有變化;偏癱側下肢出現膝關節能夠屈曲、抬腿的現象,獨立行走能力也將得到更多改善,一些病人可以實現基本的生活自理。
哪些人可能適合頸七神經移位術?
並不是所有的中樞性偏癱病人都適合這個手術,病人需要接受嚴格評估。
一、顱腦外傷、腦出血、腦梗塞、腦癱等造成單側上肢的痙攣性癱瘓(主要是手握在一起伸不開)。
二、經過一年半至兩年以上的治療,包括至少三至六個月的正規康復治療,手臂運動功能改善進入平台期。
三、上肢功能評定達到Fugl-Meyer十五至三十五分(滿分為六十六分),下肢能獨立行走。
目前國際上可以全面完成這種手術的醫療機構和醫生在逐漸增多。隨着有關理論研究的深入、技術的完善,相關的治療會讓更多的病人受益。
譚林琼 神經外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