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04月22日
第D08版:鏡海
澳門虛擬圖書館

回到那些溫暖過我們的時光裡

《小城大夢——寫給孩子的澳門故事》,穆欣欣主編,郭妙瑜、李宇樑、水月、梁淑淇、太皮、呂志鵬、譚健鍬、慈琪合著。

回到那些溫暖過我們的時光裡

——《小城大夢——寫給孩子的澳門故事》序言

二○一九年是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和天津新蕾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小城大夢——寫給孩子的澳門故事》,是一本用文字傳遞溫暖、用“非遺”文化串聯日常、用文化傳承連接時空的書。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相對於專指文物、建築群和遺址等的物質文化遺產來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更關乎人類的記憶和技藝,其魅力在於她的情感溫度,其特點在於她可以隨着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而被創造,其方式是通過世代相傳,在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與各區域、群體產生相互依賴的美好情愫,繼而為這些區域和群體提供持續的認同感,從而增強人們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被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創造和精心守護的寶貴成果。二○○三年十月十七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十二屆大會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正式的界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現、挖掘、保護、傳承和弘揚,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不可缺少的環節。

在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得到充分的保護和尊重,二○一四年出台的《文化遺產保護法》確立了完善的“非遺”保護機制,並規定了保護及傳承人義務等。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共有十五個:粵劇、涼茶配製、木雕——神像雕刻、南音說唱、道教科儀音樂、魚行醉龍節、媽祖信俗、哪吒信俗、土生土語話劇、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土地信俗、朱大仙信俗、搭棚工藝、苦難善耶穌聖像出遊、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其中八個項目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信俗和粵劇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這一級別的非遺名錄上,榜上有名的中國項目還有崑曲、京劇、古琴技藝等。

於我們而言,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具特殊的親近感,乃至構成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你看,四月初八魚行醉龍節,我們跟着舞醉龍的隊伍一路“旺街市”,家裡的老人、小孩兒在這一天要吃龍船頭飯保平安;每逢土地誕,我們挨擠在雀仔園社區,在用搭棚工藝搭成的竹棚裡看粵劇。竹的剛勁、堅韌和挺拔,為演出營造了濃郁的中國文化氛圍。廟門前演的神功戲本是先敬神娛神,其次才是供人觀看,我們是借光看戲。時光流轉,澳門仍然保留着演神功戲的傳統。在鋼筋水泥的現代化城市裡,一年中總有幾天出現竹棚和戲台,在土地誕、媽祖誕、譚公誕等日子,人神共娛,充分顯現出澳門這片土地的相容並蓄、溫馨和諧,在鑼鼓喧天裡祈求國泰民安,在歲月靜好中祝福人壽年豐。這是一道獨特的風景,更是我們共同的記憶。

你看,我們在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鄭家大屋聽南音,聽葡國的Fado演唱;到了聖誕節,我們在臨近媽閣廟的西餐廳裡吃一鍋熱氣騰騰的土生Tacho;我們等待鳳凰木開花時節,看每年一度在澳門藝術節上演的土生土語話劇,聽土生族群用其特有的表達方式講述發生在澳門、關乎你我他的故事……無疑,講故事,是文化傳承的一種最好方式,其生動、形象的文字再現,一方面讓孩子在審美閱讀中提升了文化傳承的使命感,一方面又豐富了兒童文學的創作題材,為傳統文化增添了一個發揚光大的平台和管道。

展讀《小城大夢——寫給孩子的澳門故事》一書,作家們通過故事的鋪陳,把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串聯成我們熟悉的日常生活。譚健鍬用小寧的蠟筆畫串聯起端午的龍舟和粽子,梁淑淇用奇思妙想的怪夢故事串聯起涼茶背後的大愛,水月用澳門的美食串聯起族群共存、和諧幸福的生活景象、李宇樑用青少年學習粵劇的故事串聯起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的可喜現狀,結尾有餘音繞樑的淡淡哀愁……同樣的情感,不一樣的故事。讀着這些故事,我彷彿又回到了那些溫暖的時光裡。

忘不了那些夏夜,爸爸領着我逛夜市,給我買上一包花生,我吃着,他講着,講的是他看過的京劇連台本戲《狸貓換太子》,那時候我以為這個故事永遠講不完……二○一五年,爸爸最後一次到他喜歡的北京小住,也是一個夏夜,我們一起收看電視中播放的京劇《狸貓換太子》。兒時聽過的故事記憶猶新,爸爸講述過的很多戲裡的細節,一一呈現在眼前的舞台上,除了故事,我們評論京劇演員的唱念做打、一招一式,無一不是傳承。此時,我身邊多了一個小男孩。和我小時候一樣,這個小男孩也被這個故事吸引得入神。故事裡隱藏着的忠孝節義、懲惡揚善的價值觀,無形中影響着我的世界觀,我相信,也影響着小男孩看世界的方式。如今,爸爸雖已遠行,但他的講述,卻已在我的心底生根。

因講述而記憶,因記憶而傳承。《小城大夢——寫給孩子的澳門故事》,讓我們的日常多了一本可以講述和共讀的故事書,真好!

編者按:由文化局與教青局合辦、澳門大學及澳門圖書館暨資訊管理協會協辦的 “4·23全城共讀”活動,透過線上發佈形式,與市民分享閱讀的喜悅。文化局局長穆欣欣、教青局局長老柏生、退休人士朱琰、文化傳播大使吳一怡,以及小學生蔡方毅擔任領讀人,透過影片向市民推介不同類型的心水圖書。《小城大夢》少年短篇小說集為推介之一。活動詳情請參閱澳門公共圖書館網站(https://www.library.gov.mo)。

穆欣欣

2020-04-22 穆欣欣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40774.html 1 回到那些溫暖過我們的時光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