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估疫情
中國國情特殊,資訊流通的發展水平,和國際社會仍有差距,加上不止一次疫情統計方法有變,故評估中國疫情走勢,有方法上的特殊性。
截至本文執筆的四月上旬為止,從各種重要旁證,包括一些疫情較輕的地方陸續解封,各地陸續復工復課,社會生活正在有限度恢復正常,以及有口罩出口供應國際疫情的緊迫需求等等情況,尤其是武漢於四月八日解封的重大象徵意義,全國疫情之大大放緩已無懸念,對此,國際社會亦無太大異議。
中國疫情改善比一般預期的快,除了神秘的命運因素,從各種訊息的跡象來看,相信主要是國家對社會的高效管控和民眾的高度服從。中國實施了兩大對策:一,軍事化的強封鎖,包括封城、封社區等等。全民禁止外出,即使是隱形的帶病毒者,在禁閉狀態下能感染的人數也十分有限,這樣,在過了初段因未及早設防而引致大量人群感染的高爆發期之後,病毒便明顯後勁不繼了。這個措施的副作用不少,但在整體抗疫上,卻證明相當有效,乃至外國也紛紛仿效。二,人海戰術。雖然疫情初期醫患供求關係嚴重失衡,但中國人口眾多,總體資源可補局部資源的不足,祇要中央一聲令下,即可調集全國人力物力,集中相對的抗疫優勢支援疫情最為嚴重的地方。
因此,觀察中國疫情走勢的辦法,是看其抗疫措施是收緊抑或放寬,另外,流傳出來的非官方訊息之多寡也可作參考。一般而言,如疫情嚴重,措施就緊,流傳訊息也較多;如疫情放緩,措施就寬,流傳訊息自然較少。
國際疫情方面,也有相應的觀察方法,但有相當的誤區。
網上各國疫情的排列方式,一般祇有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而欠缺每日的增減幅度統計,又沒有死亡數字佔確診數字的比率,故資料籠統而不深入。例如截至四月六日的數據,全球五個按確診數字排列的國家次序是:美、西、意、德、法,但經過計算,死亡率則是美國2.9%,西班牙9.8%,意大利12.5%,德國1.8%,法國9%,所以美國應排在尾二,而且比前三國都低得多。這樣,我們對美國疫情的觀感便可調整。
因為,如死亡率偏低,則說明絕大多數確診者都沒有生命危險,而確診者越多並得到隔離,則潛在的病毒傳播者就越少,於是,其他人受到感染的機會就越少。反之,若設施不足或不夠先進而引致檢測速度緩慢因而確診者似乎不多,則未必是好事,這意味着可能仍存在大量隱形的帶病毒者並正在向其他人傳播病毒。 因此,在不同的國家,接受檢測的人數,以及平均每個人的檢測時間,對於疫情的評估,是必不可少的。
李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