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不派股息
四月一日,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宣佈,英國英倫銀行對新冠病毒疫情發出通告,指出銀行若向股東派發過億英鎊的股息是不謹慎的做法,為使銀行有充足的資金應對呆壞帳的危機,匯豐取消了二○一九年度第四季分派股息,董事會亦同時宣佈,匯豐於二○二○年不會派發股息,也不回購股票。消息傳出後,匯豐股票價格下調至39.95元,跌幅約9%;大幅度的股價下跌,使人聯想起二○○九年三月九日金融海嘯中,匯豐的股價下跌至卅三元。
匯豐早前已經宣佈派發第四次股息,每股派發0.21美元,現在取消派發股息,拋售股票,股價下跌,反映了投資者不滿的情緒,評級機構惠譽將匯豐的前景展望由穩定級下調至負面級,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級為A+,預測違約風險低。
英國銀行接受英倫銀行的指示,停止派發股息,除匯豐外,渣打銀行、巴克萊銀行等等都決定取消派發股息。在香港,有投資者認為,匯豐在有盈利的情況下取消派發股息,對股東不公平,有可能會引起法律訴訟。
在香港的公司法中,派發股息這個商業行為是由公司的董事會作出決定,判例指出,公司無需要在賺錢時每一年都派發股息,單憑這個理由,在香港法院提出訴訟,相信成功機會渺茫;也就是說,在這個情況下,匯豐的股東只能默默地接受公司不派股息的決定。
“聖誕鐘,買匯豐”, 是香港流傳了三十多年的投資格言,意思是指在聖誕節前買入匯豐的股票,等待收聖誕禮物——股息。香港回歸前匯豐曾經長期扮演中央銀行的角色,香港回歸後仍然是發鈔銀行,加上一年派發四次股息,非常穩定,股息率較高,一般都在5%左右,這些都是吸引投資者購買股票的原因。匯豐約九成的利潤來自亞洲,受到疫情影響,內地、香港等主要市場經濟下調,影響利潤;加上英倫銀行的意見,匯豐取消派發股息的決定,會使投資者更加注意疫情對企業的業績和分紅的影響,也促使投資者重新考慮,在疫情下,高股息率的股票是否值得投資,是否應該對疫情影響較小的行業,如物業管理,在線經濟等多作投資等等。
英倫銀行指示英國銀行要留有足夠資金應對疫情,充分反映了英國政府考慮到疫情有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疫情影響人流,公司沒有顧客,收入減少,現金也自然減少,如果銀行已經向企業貸款,疫情影響企業的還款能力,企業無法償還債務,銀行的現金流也受影響。循環到最後,銀行和企業都會成為疫情之下的受害人,如果銀行倒閉,對社會來說,是一個經濟災難,因此,銀行不派發股息,加強自己的現金儲備,以便應付日後有可能出現大量的呆壞帳、企業破產等情況,確實有這個需要。
在貨幣寬鬆政策下,有疫情的時候,中央銀行會下調對商業銀行的借貸利率,使商業銀行借貸的成本下降,使更多資金流入市場,從而達到拯救經濟的目的。現在商業銀行不派發股息,商業銀行的資金多了,向中央銀行借貸額也相對地低了,運作的成本自然減低。這也好像中央銀行投入市場的資金增加了,政府多了資金救市,這個措施對英國來說是好的。當然,一切也取決於派發股息的銀碼多少,如果銀碼少,好的影響對商業銀行、中央銀行、整個社會也是低的。
由於匯豐和其他英國銀行不派股息的決定是受英倫銀行的影響,並不完全是自己的決定,相信引發上市公司不派股息的潮流的可能性低。
投資者追求不同的回報,有追求股票差價,也有追求穩定派發股息。由於匯豐過往一直有良好的派發股息的紀錄,匯豐自然不缺以賺取股息為目的的投資者。這一次不派發股息的決定, 使這一類投資者不高興,今後匯豐再發行股票集資,這類投資者是否仍然一如既往,搶先認購,實屬未知之數。如果這類投資者佔總體投資者的大部分,以後匯豐集資便頭痛了。匯豐作為上市公司,相信在作出決定前必定詳細考慮這些因素。
澳門沒有自己的股票市場,澳門人要買賣股票,最近的就是買賣香港聯交所的股票。香港投資者沒有獲得分派股息,澳門投資者當然也沒有。雖然兩地投資者的情況一樣,但後果不同。澳門的退休保障和福利制度比香港好,每一位退休人士平均每個月可以獲得大約六千元, 但香港卻沒有這種福利。香港在二○○○年十二月實行的強積金政策,使香港人在退休時有一些保障,但和澳門比較,實在差得太遠了。如果購買匯豐股票是希望賺取穩定的股息,作為退休保障,這一次匯豐不派發股息的決定,確實使很多香港投資者心寒。如果香港人早已發現強積金制度不能為自己作出充分的退休保障,必須為自己的退休保障另覓出路;那麼,今次匯豐不派發股息,又一次促使香港人思考自己的退休保障制度何去何從。香港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效法澳門,每人派發現金一萬元。那麼,香港可否效法澳門的退休保障制度,以一代人養一代人的原則,政府管理,市民每季供款,使自己的退休生活更有保障呢?
金融就是這樣,一個影響一個。疫情影響了英國對自己國家的經濟判斷,英國影響英國銀行,英國銀行影響自己的投資者。
陳智彪
(澳門理工學院管理科學
高等學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