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美復市很大概率再爆疫
【本報綜合報道】據《中國新聞周刊》十九日消息:在數次提出重啟經濟但又被迫撤回言論後,四月十六日,特朗普政府終於公佈了美國的第一份“復工指南”。在這份名為“重啟美國”的計劃書中,提出了復工的三個階段。
《中國新聞周刊》就相關問題採訪了耶魯大學全球健康政策與經濟學助理教授、美國中國衛生政策與管理學會會長陳希。
美復工有嚴格門檻
陳希表示,這是一個漸進的計劃,每個階段在不斷放鬆管控。復工要有一系列嚴格的門檻設置。根據指南,必須滿足三大類、六個標準,各地才可以開始復工,比如確診病例要在十四天內呈下降趨勢,同時,陽性檢出率也要持續下降。
這兩個指標代表的含義不同,病例數下降是醫療系統負擔減輕的一個表現,陽性率下降則說明當地的檢測量足夠多。
因此,這個方針要成功,必須有幾個條件。首先,是檢測量和檢測能力要全面跟上。有研究預測,美國必須達到每周至少能檢測七十五萬人的時候,才能在全國範圍內開始復工。
其次,要有配套措施。比如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西提到的“免疫證書”,也就是在大規模的核酸檢測以外,還要開展大規模的抗體檢測,迅速確定哪些人的體內有抗體,至少在一年內不會再次感染,這些人就可以優先復工。
第三個條件,也是復工的門檻之一,就是醫療資源必須充足,足以應付下一次突然的爆發或反彈。
即時監測及時調整
對於福西認為,一旦開始復工,未來一定會出現第二波疫情反彈的看法,陳希說,如果全面復工,我認為有很大概率會出現第二波疫情。隨着天氣變暖,人們的戶外活動會增加,本身也有利於病毒的傳播。
一九一八年大流感時,有些城市抗過了第一波疫情,但第二波的死亡率比第一波還高。而且由於新冠病毒本身的特點,不久是否真的能研發出疫苗,我們都不太樂觀。所以在抗病毒藥和疫苗出來之前,最實際的防疫措施,就是先放一放、再收一收。這種較有彈性的公共衛生政策是必須的。各州也要根據自己的即時監測資料,及時調整。
政策的收和放是個動態的過程。比如,如果新增確診病例和陽性檢出率這兩個指標開始從下降變為上升,如果是一兩天的反彈問題不大,如果是連續三天或五天都上升,這就是一個信號,說明社區傳播又開始增加了,政策就要開始收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