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關注疫情或致焦慮失眠
心理醫生籲主動傾訴求助
【本報消息】註冊心理治療師陳立文認為,疫情打亂了不同年齡層人群的生活習慣和規律,長時間留意疫情消息難免會產生焦慮或緊張情緒,建議居民盡可能在適當空間接觸大自然和做帶氧運動,保持均衡飲食和休息。若長期持續焦慮甚至失眠,可主動與信任的人說出自己情緒有異,尋求解決方法,也可向專業人士求助,接受心理治療服務。
身兼澳門三水青年協進會理事的陳立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不少人被迫停工、半停工和停學,以前經常做的社交活動現時都無法進行,尤其是青少年停課又不能聚集的關係,逗留在家的時間相對變長,可活動的空間和選擇的範圍變得狹窄,互聯網也成為其與外界接觸和接受外界資訊的主要途徑。然而,因為減少了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直接溝通,行為、動作交流少了,或不少人因而感到無聊或孤獨,加上疫情發展每天都可能變化,難免會對未來產生恐懼與焦慮感,雖然這些不安情緒屬常見,但若持續出現甚至影響了自己本來的日常生活或行動,則需要加強注意,避免跌入情緒漩渦。
他建議居民接收資訊時應盡量查閱官方消息,避免因在其他社交媒體或朋友圈等,被散佈的不實信息影響產生負面情緒,甚至因過度關注產生長期焦慮。同時,政府雖然強調勤洗手是防疫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切勿因過度緊張而過度洗手,尤其是使用過量的酒精清潔,傷害身體。至於如何在做好防疫措施情況下保持與外界溝通,居民可透過電話和社交媒體聯繫親友,尤其是長者或獨居人士等,關心和了解他們的需要,盡可能提供協助。若居民發現自己長時間焦慮甚至失眠,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