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差價大 防趁疫打劫
內地活豬供應緊張仍未在去年非洲豬瘟打擊下恢復過來,近月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活豬更是“有錢都難買”。雖然斗門活豬過駁站有望下月底啟用,但全國豬源緊缺,外省豬也難以在短時間內有較多供應;加上這段時間以來,供澳活豬價一直沒有隨鄰地調升,後續一段時間即使貨源有所回升,價格也難回落,居民恐有排捱貴豬。
去年四、五月,內地非洲豬瘟疫情嚴重,大量豬隻遭撲殺,各地豬源大減,大量養殖單位退出市場。即使其後內地相關部門連番出台措施和政策,增加活豬養殖和儲備肉投放,令內地、港澳豬價一段時間回落,但因活豬養殖到出欄,需要一年時間,落後了的養殖期,令活豬供應缺口越來越大,長時間跟不上需要,全國各地均現豬荒。農曆新年後,再遇肺炎疫情,飼養成本大增,各地出現高價搶豬,不過澳門在代理單位補貼下,活豬批發價一直維持在之前三千元左右水平。
雖然澳門有關方面盡力不讓活豬批發價再升,但由去年中非洲豬瘟以來,活豬價格與過去相比,有近倍差距。高企的豬價,前段時間已令不少居民、食肆轉用其他肉類代替,令冰鮮禽、凍肉銷量續增。近期活豬供應量由月前每日約二百頭,再跌至百多頭,市場明顯萎縮。但新鮮豬肉有一定的市場,街市肉販更是“貴買貴賣”,批發價平穩,不同街市豬肉零售價仍差距頗大。上月資料顯示,北區有街市瘦肉平均售價曾最高每斤達一百二十元,與最便宜的下環區街市價差竟達五成。不正常的零售價,是否顯示有人“趁火打劫”?
活豬是飼養商品,由生產、貨源至價格高低,政府可以主導的不多,除在採購、進口、運輸等環節上優化外,社會希望政府可以有更多舉措。尤其是零售層面的監督、不同街市價格訊息細化和公佈上,促使更多消費者關注鮮活食品的價差,加強市場自身監督,以推動價格更加合理,鮮活食品市場更健康的發展。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