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時機落實機場規劃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打亂全球發展的節奏,澳門亦不例外,但也為澳門創造喘息空間,為理順內部問題、加快前瞻部署提供緩衝時間。
以民航業為例,過去幾年經澳門國際機場往返的旅客不斷上升,機場客運大樓的旅客量多年來保持雙位數增速,一再突破客運大樓的接待上限。雖然機場客運大樓北面擴建工程已完成,但也追不上客量增速。南面擴建大樓正在動工,預計明年下半年可完成。該工程完成後,每年接待客量上限增至一千萬人次,但也僅夠負荷去年的客量水平,未能為將來的客量增長創造更多空間。
新冠疫情下,世界各地祭出不同的出入境限制阻截疫情蔓延,航空公司客量激減,澳門國際機場同樣大受打擊。去年復活節假期機場逼滿往返旅客的畫面,今年不復再。即使下半年逐漸回復正常,也未必可彌補上半年流失的客量。突如其來的疫情,反為機場擴容創造時間,加快前瞻規劃刻不容緩。
官方早前透露有意把氹仔客運碼頭部分空間改建為機場第二航站樓,年接待客量約一百五十萬人次。連接機場和碼頭,構建海空聯運模式,方案構思雖好,但也凸顯過去的規劃部署欠缺前瞻性。
耗時十年興建的氹仔客運碼頭一七年落成,當時船運需求處於高峰,但不難預見港珠澳大橋規劃,與海路客源會有高度重疊。結果,氹仔客運碼頭尚未完全發揮優勢,大橋通車,海路旅客大減、船公司減班次、客運碼頭使用率低等問題湧現。
氹仔客運碼頭與機場相鄰,近水樓台,構建海空聯運是順理成章。現在才計劃斥資,把氹仔客運碼頭部分空間改建成機場第二航站樓,浪費了時間與資源,未能及早為民航業創造發展機遇,令人惋惜。
在各國加大管制措施、加快研發疫苗後,疫情終會過去,經濟活動、人員往來也會回復正常,重新迎來增長機遇。當局需把握時間落實規劃,發揮海空聯運優勢,為旅客營造舒適的出遊體驗。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