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妥處赴港醫療
港澳往來頻繁,但新冠疫情防控下,兩地入境政策收緊,形同“封關”,來往海陸空公共交通切斷,病患赴港求醫訴求浮面。鑑於疫情尚未穩定,宜尊重各地防疫措施,清晰可協助赴外就醫個案的條件、所需手續及程序。非常時期,患者或更宜留澳治療,以減少人流傳播風險。
疫症在全球蔓延,各地都採取不同的防疫和入境措施,減低傳染病的輸入和爆發危機。港澳也不例外,規定相關入境者需隔離十四天,減少人員流動。至今港澳海上客運、直升機航班及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等公共交通工具,均已停運,加上入境兩地同設置隔離要求,全面斷絕兩地人員的往來。此舉對經常往返港澳兩地,又或定期赴港就醫人士造成很大不便,有聲音提出希望特區政府協助赴港就醫。
出於公共利益考量,縱使病患有就醫選擇權,也不能凌駕於防疫政策之上。防疫措施的推出自有其需要,須尊重各地的抗疫政策,不能輕易打破。尤其在這一特殊時期,有人到外地醫院就診,全民要承擔更高的風險,應平衡社會抗疫工作及個人醫療的需要。亦須評估赴外就醫所涉及的交通、在港隔離期等風險,特別出入醫療機構,倘不幸受到感染,對原本便體質較弱的赴外就醫患者,更是得不償失。
目前本澳醫療系統可覆蓋絕大部分人的治療需要,基本保障了居民對普通病症的診斷和治療需求。現階段應妥善安排和照顧這批病患的就診需要,及時做好轉介就醫工作,鼓勵留澳求醫,降低風險。
本澳地域狹小、人口較少,部分專科及對重大疾病、罕見病的治療效果為人所詬病,送外診治個案不少,更有患者定期往港接受療程。實事求是,或有個案存在赴港就醫的迫切需要,故有必要訂明這一時期可赴港就醫的準則,審慎列明要求;對於一些具迫切性、嚴重性,乃至危及生命安全的個案,積極處理,思考在安全情況和可行程序下,協助患者尋求最好的就醫方式。長遠而言,應藉此審視本澳醫療的不足,加大相關設備及人才培養的投入,提升大眾對澳門醫療的信心。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