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媒體訪黃埔示範段體驗生態綠道
穗建新碧道促天人和諧
【本報記者廣州七日電】新冠疫情並沒有減慢粵人追求生活品質的步伐,廣東各地有序推進各項文旅設施建設,廣州黃埔高標準完成的廣州國際生物島碧道示範段率先亮相。粵港澳媒體一行,今天走訪全新升級的環島碧道,親身體驗這條生態海綿濱水廊道。
融入生態環保理念
隨着本地新冠疫情逐步受控,廣州加緊推進六條重點碧道示範段建設工作。廣州黃埔率先完成生物島碧道示範段建設,該環島碧道全長六點六公里(含兩公里室外全塑膠緩跑徑),充分利用生物島濱水優勢,融入“海綿城市”、“循環經濟”等生態環保理念,創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享的生態空間。
在廣州國際生物島,粵港澳媒體一行步行在江邊碧道上,清風拂面,腳下是顏色鮮艷的瀝青路,隨處可見具有生物高科技元素的小景,既可欣賞濱江濕地、園林景觀,又可以遠眺鱗次櫛比的現代化新城,心情頓感舒暢,時光彷彿就此停住。
增設生物科普節點
黃埔區水務局黨組書記、副局長桂紅艷受訪時表示,生物島碧道建設結合自身親水性的自然屬性和生物醫藥高科技的產業特色,立足打造“島、水、天、樹、花”的自然格局,在原有較好的“綠道”基礎上,構建濱水道、緩跑道、騎行道和遊憩帶“三道一帶”空間,串聯起水墨園、攬勝園、疊翠園、陳氏大宗祠、啟德威爾登酒店、高級人才公寓、官洲生命科學創新中心及八個濱水廣場。在沿線還增設了生物科普節點,提升了碧道的趣味性,豐富了遊憩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色彩鮮艷的步道採用的是具有“海綿”特性的鋪裝材料,不僅滲水、抗壓、耐磨、防滑性能好,還能吸音減噪,環保美觀且舒適易維護,有效緩解了城市熱島效應,讓城市路面不再發熱。
成為“會呼吸”小島
“碧道讓生物島成為一座‘會呼吸’、有生命活力的小島。”桂紅艷介紹說,生物島碧道建設引入海綿城市、水生態、水文化的原理和理念,不僅使用了“海綿”特性的鋪裝材料,同時結合島內現狀及地形和排水系統特點,修建多處雨水花園、下沉綠地,增添用草皮、卵石鋪設的生態邊溝等,便於雨水的自然存積、自然滲透、自然淨化,“實現大雨不積水,小雨不濕腳。”
此次對碧道的升級改造,還將再生水廠和生物島上另一端的水墨園進行有機聯接,對原有環島路市政中水管網進行微改造,打通污水處理廠至水墨園濕地的生態補水通道,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