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有歸期 不忘相約
“從四月八日零時起,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離漢人員憑湖北健康碼‘綠碼’安全有序流動。”對於這段時間留守在武漢的人們而言,公告中的這短短幾十個字意味深長。他們懷着希望,還有一絲忐忑,靜待武漢“解封”。
待歸期
“真的,真的等太久了。”楊發容雙手顫抖,哽咽良久。兩隻黑色行李箱立於床尾,上面還整齊地碼放着幾個蛇皮袋。
來自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楊發容二○一九年十二月赴武漢進行腎移植手術,身旁只有在讀高中的兒子照料,兩人租住在航空社區裡。原本打算一月底回家過年,卻因為疫情滯留武漢。
過去的兩個多月裡,楊發容母子回不了家,出不了門,生活拮据。在最狼狽的時候,社區為她提供送菜服務,還幫她申請到了救助金。
楊發容告訴中新社記者,她和兒子定於四月十日返程。離開前,她想要好好跟社區工作人員和房東告別。
待重逢
“東齊魯,西華西,我們在一起!”本月五日上午,即將離漢返魯的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趕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與華西醫院醫療隊合影留念並依依惜別。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領隊、醫務處副處長費劍春記得,二月七日,兩支醫療隊在武漢天河機場相遇,他們隔空喊話相互致意的視頻走紅網絡,被網友稱為“王炸組合”。
自機場分別,“王炸組合”很快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會師”,互相鼓勵陪伴,堅守到最後。
費劍春說,兩隊並肩作戰近兩個月,卻連彼此的容顏都不曾看清。願能再會,必溫暖相擁。
待療癒
七日上午,武漢市書城路一家大型超市裡,王洪買了一條武昌魚、兩袋熱乾面,兩節蓮藕和幾斤排骨。他說,武昌魚兩面煎黃再紅燒,全家人都愛吃;熱乾面是全家早餐首選;蓮藕排骨湯,是餐桌上的一道“硬菜”。
王洪說,再過兩天,兒子就返回上海工作,擔心孩子在外被誤解,他希望人們對武漢多一些了解和理解。
臨近中午,武漢長青花園小區,外賣小哥將兩份甜品交給吳姍姍,一份楊枝甘露,一份芒果布丁。她本打算在解封後來一趟“甜品之旅”,但思慮再三,決定放棄這個計劃。“我擔心的是,人們還沒有完全放下心理的恐慌與偏見。”
吳姍姍相信,隨着對病毒的不斷深入了解,偏見與誤解終將隨着疫情一起消退。
(武漢七日電)
中新社記者 郭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