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救經濟 自強可永續
隨着港珠澳大橋行走港澳口岸的穿梭巴昨晚停駛,至此港澳之間的公共交通全面停頓;加之廣東省的嚴格限制入境措施;全球各地或封關或鎖國,各地航空公司或推遲或取消航班,一場未見底的肺疫,將人類生活一下子似推回一個世紀之前,原來無遠弗屆的全球交通網,變成咫尺天涯,可望不可即。
城市冷清,百業關停,街道上匆匆走過的行人,個個戴着口罩……此情此景,絕大部分人一輩子也未經歷過。肺疫影響之大,先威脅生命,繼而摧折經濟,最後將深深影響着人類未來的生活模式。
本澳現時累計確診四十四宗新冠肺炎個案,正處於第二波抗疫階段“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在此指導思想下,第二波疫情主要是外國回流返澳的人士染疫,故限制入境措施不斷調整,越變越嚴。如港澳間一小時內的交通距離,有網民打趣說已變成“二十八日(互相抵埗後隔離十四天)的距離”。港澳間客輪早於二月初已停航,如今港珠澳大橋穿梭巴亦停駛,除了個別三地牌汽車外,港澳間的人流基本斷絕;同時珠海亦逐步收緊入境限制,本澳周邊已形成最嚴格的防疫壁壘。
鐵腕禁止人員流動,是做過了頭,還是做得慢了?社會總有議論,但對在珠海有住家或需到香港工作等的逾萬居民,無疑產生種種不便和問題。“防疫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對居民產生很多不便”,特首有言在先。權衡生命與經濟,當然有輕重。防疫措施做多做少、做快做慢,除對本身疫情判斷,更涉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疫情和決策,聯防聯控立足於互相體諒,共同應對。
對抗第二波輸入疫情的同時,本澳已在二月下旬開始復工,標誌是娛樂場重開。但外國疫情不斷擴大,在世界各地防控措施限制下,全球人員流動基本停頓,遊客幾近絕跡,以博彩旅遊業掛帥的澳門,各業深受影響,停工停薪者不少。特區推出一百億抗疫基金,怎樣分配,熱論不已。疫情下,中小微企業者應清晰思維,扶持只是一時,改革自強才能永續,適者生存永遠是市場法則。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