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04月05日
第A11版:經濟
澳門虛擬圖書館

新冠疫情後的政策判斷

疫情擴散,多地經濟亮紅燈。(路透社)

大型標語呼籲民眾留在家中(路透社)

新冠疫情後的政策判斷

雖然內地政府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取得初步成效,但目前疫情已在全球範圍擴散,截至文章撰寫期間,確診人數超過85萬,死亡人數也超過4.2萬人,可見疫情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危機。

由於疫情影響人們正常生活和工作,對全球經濟也產生嚴重影響。根據世界各大機構的預測,普遍對二○年的經濟增長持悲觀態度:年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測還是3.2%,到三月廿三日就調整預測,估計今年全球經濟將陷入衰退。按照IMF經濟衰退的標準,意味着今年全年經濟增速在2.5%以下。

調整經濟增長預測

經合組織對全球經濟的預測從2.9%調降到1.5%;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2.6%下調至負0.5%。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450個重要金融機構(包括各國央行和主權基金等)的國際金融協會也在三月廿三日更新預測資料,調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為負1.5%,二○年除中國以外新興經濟體經濟將陷入零成長,歐、美地區則將分別出現負4.7%及負2.8%的衰退,中國則可能只有2.8%的成長。

雖然全球組織和金融機構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數值各不相同,但下行趨勢毫無疑問,調整速度也非常罕見,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市場的恐慌情緒,且這種高度不確定性在未來時間將依然存在。

非藥物干預損經濟

有研究機構把本次經濟危機與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相提並論,雖然在規模上暫時看不到可比性,但根據多家機構的預測,全球經濟的確處於停滯階段。好像在繁忙的公路上踩了急剎車一樣,難以預判接下來會引發哪些事件發生。雖然,目前要判斷是否進入經濟衰退還言之尚早,不過可從幾個角度去觀察全球經濟的走勢。

首先,為控制疫情蔓延,全球很多國家都採取非藥物干預政策,要求減少不必要的社會活動保持社交距離。雖然這是控制疫情擴散的有效措施,但生產、消費、投資和各種要素的流動都被切斷,對經濟活動的打擊巨大。

其次,經濟活動的停頓,意味着企業復工無望,企業經營成本和失業率上升,從而影響居民家庭收入,減少消費支出。尤其是服務業佔當前中國產業的比例相當之高,是生產和就業的主導力量。如果疫情影響持續到下半年,就意味着消費短期內無法反彈,經濟復甦也未必達到○三年非典後的歷史局面。

最後,一旦失業率上升,債務也將隨之提升,金融就會收縮,導致企業融資成本上升,更不利於經濟穩定發展。

隔離經濟停頓值得

那麼,為了抗疫所付出的代價有多大?針對這場千年一遇的疫情,各國學者也積極研究。帝國理工學院的Ferguson團隊,在三月的論文指出,若英美不採取任何措施,新冠病毒很有可能導致兩國ICU床位不足,大約51萬英國人病亡,220萬美國人病亡。如果採取溫和措施,雖然疫情到五月才達高峰,但英美可以減少一半人病亡。如果採取抑制措施,則有望把英國病亡人數降到2萬人,直到十八個月後順利生產疫苗。

美國的研究人員格林斯通(Greenstone)和尼格姆(Nigam),三月廿七日在論文網站公佈的最新論文,若溫和的隔離措施持續三到四個月,跟沒有社交疏離政策比較,死亡人數將減少170萬人。如果人們樂於付出1萬美元,去減少千分之一的死亡概率,那麼統計的生命價值就是1,000萬美元。

該論文運用年齡分組等資料,結論指出少死的170萬人,生命價值約8萬億美元,接近美國GDP的40%。所以,導致經濟停頓的自我隔離措施,從經濟利益上說,應該是值得的。

雖然學者們分析得出生命高於經濟的結果,但對許多企業和民眾來說,破產和失業所帶來壓力也是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面對這兩難局面,政府該如何制訂政策?或可參考以下的原則和方式。

全球救市不惜代價

環顧全球各國政府在應對本次經濟危機的處理,都是堅持“不惜一切代價”的救助原則:

一是反應速度快,救助規模大。美聯儲局在三月連續兩次減息至零利率,並出台無限制量化寬鬆政策。英國央行也在三月連續兩輪減息,把基準利率從0.5%調至0.1%。歐洲央行在三月十九日推出7,500億歐元緊急資產購買計劃。連一向審慎的德國政府也推出大規模刺激計劃(市場預計這會令德國財政赤字升至5%)。

二是財政和貨幣政策功能趨同,直接救助實體經濟。英國、德國、意大利、美國、丹麥等政府均推出財政的補貼計劃,為實體經濟創造流動性,避免大量失業。

從政策干預的工具來看,主要有三種:一、為大企業提供運營保障:美聯儲局將為高評級公司發行的公司債券提供擔保,並實質上購買公司債來發放廉價貸款提供運營的信貸資金;二、為家庭和企業提供貸款:美聯儲局接受由汽車貸款、信用卡、學生貸款和其他類型的信貸擔保的資產組合,促使銀行繼續向需要貸款的消費者和企業發放新貸款;三、為民間借貸計劃提供支援:與財政部聯合,支援中小企業貸款。

保就業成復甦動力

全球經濟的暫時停頓,並不是經濟本身出現的問題所導致,所以經濟能否快速恢復的核心在於對疫情的控制,以及由此而來回覆正常的社會秩序。儘管宏觀政策不太可能馬上幫助經濟重回正軌,但各國政府的政策底線應該是大幅降低疫情衝擊對全球經濟的風險。儘管財政赤字可能大幅上升,但通過“直昇機撒錢”直接向家庭發放現金的規模必將擴大。

在選擇救助對象上,企業可能比民眾更加重要。當前企業所陷入的困境,完全是疫情衝擊所致。如果企業倒閉,新企業的資本投資、融資、生產銷售再加上僱傭工人將需要很長時間,這肯定會延長經濟復甦時間,加劇經濟衰退的程度。

相反,如果這些企業可安然度過危機,一旦危機解除,就可迅速恢復生產能力。只要居民就業得到保證,居民收入最終也會轉化成市場需求,形成經濟復甦的動力。因此,對企業的救助可能是本次疫情後經濟能否取得復甦的關鍵。

澳門理工學院 呂開顏

2020-04-05 澳門理工學院 呂開顏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7351.html 1 新冠疫情後的政策判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