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許化遲老師的幾件軼事
許化遲是國畫大師許麟廬之幼子, 許麟廬係人民藝術家齊白石的關門弟子。因家世淵源,許化遲幼受庭訓,秉承家學,受齊派藝術的影響深遠。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許麟盧聽從師兄李苦禪的建議,在齊白石支持下於北京東長安街東單西觀音寺胡同開了一家畫店,並親自題匾“和平畫店”,後來徐悲鴻和陳半丁也爲和平畫店題了匾額。這裡成為當時文化名流聚集地,匯聚了書畫界的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潘天壽、張伯駒、劉海粟、李苦禪、錢瘦鐵、唐雲、程十髮、陸儼少、啟功、黃苗子、郁風、胡爽庵、亞明、宋文治、黃永玉等,文藝界有郭沫若、鄧拓、梅蘭芳、老舍、夏衍、曹禺、艾青、吳祖光新鳳霞夫婦等等大家。許化遲出生時,時年九十多歲的齊白石到許家祝賀,還送給他十元錢,說小孩兒花老爺爺的錢能長命百歲。可想而知,齊白石與許麟廬師徒何等情誼。他自小耳儒目染,是“吃著紙片、喝墨汁長大的”,故在藝術上取得相當大的成就。而我認識許化遲,是因為他書畫鑒定家身份開始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通過八哥(大號馬有信,馬萬祺第八公子)介紹而認識許化遲。當時,八哥因朋友帶了些文物及齊氏畫作給許兄鑒定,八哥在舊文苑酒家請食飯,邀我作陪。後來,我隨八哥到京探望馬萬祺先生,許兄在和平藝苑宴請我們一行,我在和平藝苑看到他和很多大師的畫作,才知他是個大畫家、大收藏家。久而久之,我們成了好朋友;由於他在家中排行第九,故我稱他為九哥。
九哥,為人厚道,風度翩翩。二○一○年九哥的父親九十五歲生日時,他特意為父親舉辦個展並邀我赴京參加。畫展在北京畫院舉行開幕式。當時三、四樓全部是齊白石的畫,一、二樓則是許麟廬大師的畫;開幕式現場就坐的都是舉足輕重的文化界名流,有:許麟廬夫人王齡文,李可染夫人鄒佩珠及兒子李小可,黃胄夫人鄭文慧,馮其庸,藍天野,李苦禪公子李杭、李燕及一大批藝術界老前輩,髙朋滿座,氣派非凡!是次,我有幸與許麟廬大師合照並一同參觀畫展。然而,這次與許老的見面竟然是最後一面!
五年後,我又收到九哥的邀請函,這次是紀念許麟廬誕辰一百周年展覽。這次展覽是在北京的和平藝苑舉辦,既是紀念許麟廬誕辰一百周年藝術作品專題展覽,同時也展出齊白石稀世篆刻金石精品,還有許老在美術界活動的珍貴圖片。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張大合照:華君武、黃胄、李苦禪、吳作人、陳複禮、李可染、蕭淑芳、白雪石、許麟廬、黃永玉的合照。黃永玉算是最年輕的,可想而知這張照片的分量。
在紀念許麟廬誕辰一百周年的研討座談會上,來自各地的許麟廬學生爭先發言,他們回顧老師的學術指導,言傳身教,得益良多。有些前輩也談到了齊白石與許麟廬師徒間的深厚感情,這不禁讓我想起黃永玉在《比我老的老頭》一書當中說到:“李苦禪、許麟廬很少把學生不學生的掛在口頭,倒真正師從侍奉過齊白石。拜齊老頭為師,精研師道,做出了師承的成績……苦禪這位好老頭太早仙逝,剩下個許麟廬,我覺得可惜沒有或很少有人去向他討教、認識齊白石。隨口道出的機密,比堂而皇之的‘叫板’珍貴得多。許麟廬是齊白石的礦,我懂得他。”
九哥許化遲也是個傳奇人物,能書能畫,令他成就大業是他的藝術經營。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哥斗膽買下中國歴史博物館(今國家博物館)外賓服務部八千多張作品。這批作品內有齊白石、傅抱石、李可染、吳作人等名家的作品。那個年代,捨得一次拿出二十多萬元買這麽多畫的,我認爲僅此一 人!憑著其父曾經營齊氏畫作的商業細胞基因及對於藝術的理解,使他獲得藝術經營的第一桶金。有了這桶金做他的堅強後盾,日後在藝術市場上,對歷代名家字畫、明清傢俱、歷代陶瓷、玉器等古董的不斷收藏,煉就他的一雙火眼金睛。同時,也成爲身價不菲的收藏家。
九哥曾告訴我,許老經常說:“我的畫別賣得太貴。”如同當年許老經營齊白石的畫時,齊白石也説過同様的話。那時,齊白石的畫也就十幾元一張。許老是用當年的經營方式教育兒子。如今,九哥收藏和經營方面已不亞於其父,這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宋代詞人、大書法家蘇東坡,近代潑彩山水大師張大千均喜親自下廚,約同道好友品嘗。九哥對美食也非常熱愛及執著講究。在和平藝苑,他手下幾位大廚,能供中餐、西餐、日本餐、法國餐等美食;在藝苑吃飯,菜式豐富,品種多樣。哪道菜怎麼吃,飲什麼酒,用什麼道具,配什麼汁料等等都非常講究。我多次赴宴,幾乎很少遇到相同的菜式。九哥熱情好客,每次在京宴請都是不計工本,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外國元首政要等都曾親臨和平藝苑,賞畫品嘗美食佳餚,當中有: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前俄羅斯總統夫人、奧地利總統及夫人、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及夫人,數不勝數。
自小沉浸於齊氏畫派筆墨並吸取諸多大畫家營養的九哥,藝術功力深厚,筆墨功夫非常到家。一次,我與九哥在澳門威尼斯人飲了好幾支酒。酒後,他主動要求到我家畫畫,在半醉的情況下,僅用了二十分鐘就給我畫了個老虎頭。而後,又叫我取六尺宣紙對開,一半畫了六隻大蝦,然後叫我補荷花,而另一半紙畫了幾條鱖魚,非常生動,虎虎生威。這幅虎頭畫至今仍掛於寒舍中。
【編者按:因篇幅所限,本文文字
略有刪減。】
劉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