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王后”與西方第一茶詩
年前,當筆者還是澳門茶文化館館刊《鏡海茶香》的主編時,有朋友問:“澳門既沒有種茶樹,又沒有茶葉加工業,為什麼要花錢建茶文化館和出版館刊呢?”我說:“這麼辦的理由太多了!”
在荷蘭東印度公司於十七世紀初來澳門,循正規途徑將從廣州買入的中國茶葉運銷歐洲之前,澳門葡人在清廷未解除海禁時就早已循非正規途徑將茶葉連同飲茶的風氣傳送到葡國。葡文“cha”,就是源自澳門人叫“茶”字的音譯。
葡國凱薩琳公主酷愛飲用中國紅茶。她在一六六二年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時,把中國紅茶作為高貴的嫁妝帶到英國。這時英國雖已開始從葡萄牙和荷蘭進口中國茶葉,但飲茶的人還不多。
婚禮中,各國王室貴族都為已屆二十四歲的凱薩琳,常飲中國茶而顯得體態輕盈的傳說大感興趣。歐洲白種女人在十三至十六歲時身材最窈窕,葡國就有這樣一句諺語:“Nao ha quinze anos feios”(十五歲無醜女),但通常到了約二十歲以後,就漸漸發胖了。一群擔憂身材日益肥胖的仕女,很想探究凱薩琳喜歡喝的是什麼。她們紛紛舉起盛滿各地名酒的高腳杯,走來要與凱薩琳同飲。凱薩琳只是有禮貌地微笑,卻不飲酒。其高舉的高腳杯盛滿紅色的液體。這時身形較為肥胖的法國王后走近她,表示很想一嘗這種飲品。凱薩琳還沒等對方說完,已將手上這杯茶一飲而盡。法國王后討了個沒趣,待凱薩琳走了,她問身邊的侍衛官,才知凱薩琳飲的是中國紅茶。侍衛官為了討好她,趁眾人不留意潛入後堂,要偷一些茶葉給她,不料被英國宮廷衛士發現,將其逮捕,不久就依法處死了。這成為震驚英、法朝野的“紅茶案”。
婚後,凱薩琳在英國王宮開設了氣派豪華的茶室,邀請一些公爵夫人到宮中茶室飲茶,這成了當時上流社會的社交活動。從此,她被稱為“飲茶王后”。英國貴族婦女競相仿效,興起了飲茶的風尚,紛紛在家中闢茶室。隨着茶葉進口越來越多,茶價日漸降低,茶逐漸取代咖啡、可可,成為英國民間普及的飲品,乃至後來演變成歐洲人天天飲下午茶的習慣,就像中國人飲早茶一樣。
凱薩琳廿五歲生日時,英國詩人瓦利寫了一首題為《飲茶王后》的詩,筆者整理成以下的五言詩:
花神寵秋色,嫦娥矜桂枝。桂枝與秋色,難與茶相提。
一為后中英,一為群芳異。物阜稱東土,攜來感雅士。
湛然志煩累,助我清明思。欣逢后誕辰,祝壽介以此。
這就是西方國家的第一首茶詩。
飲茶風氣在英國盛行之後,英國東印度公司於一六八四年在澳門南灣開設辦事處,經營茶葉等貨品的貿易。後來英國等西方國家鑑於長年向中國買入大量茶葉、絲綢、陶瓷等貨品,被中國賺去大量白銀,於是向中國輸入鴉片。鴉片被林則徐銷毀,成為十九世紀西方列強向中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原因之一。
澳門茶文化館的建立,正與上述歷史有關。
張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