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經濟 內需發力
本澳持續四十天無新增肺炎個案後,過去幾天接連錄得多宗輸入個案,政府因應疫情發展,嚴堵外地輸入個案,一再收緊防線,非大中華區居民及外籍外僱禁止入境。面對新一輪的疫情發展,可以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本澳需要靠內需支持經濟。
此前四十天無新增個案時,不少業界期望政府可放寬外僱入澳等措施,助企業和社會盡快恢復正常。但如政府所料,內部成功防控後,輸入個案是下一個挑戰。在考慮公共利益前提下,確保居民安全放在首要考慮,待疫情控制後,社會信心回穩,亦有助經濟復甦部署。
雖然復甦之路並不容易,但政府已作了連串安排,包括已接受登記的電子消費卡,首日已有三十多萬人登記。每位居民可有三千元消費額,總開支近廿二億的消費規模,不少企業已未雨綢繆,期盼透過刺激消費意慾,盤活生意。
自疫情爆發以來,商戶生意急速下跌,尤其經濟實力較弱的中小企,既要面對租金、員工薪酬等成本壓力,部分企業更開始出現減薪及放無薪假等情況,能否捱過寒冬仍是未知之數。政府陸續推出不少扶助措施,希望為企業提供資金周轉機會,但要保持營業額,最終仍需靠企業自身的努力。
政府推出電子消費卡的初衷,希望藉着提振內需,扶持本地中小企,故設置了祇可用於本地消費的條件。由於適用的商戶眾多,要吸引消費者,主動權由中小企掌握。中小企以靈活彈性見稱,應把握好機遇,帶動居民消費意慾。另一方面,要盤活內需,擴大政策力量,政府在推出消費卡後,應要部署下一階段的復甦措施,包括如商界建議的消費嘉年華等活動,帶動社區經濟,吸引區內消費。
此外可推動博企和中小企合作。待疫情過後,旅客陸續恢復,昔日中小企要進駐博企,門檻未必達標,但特殊時期,可考慮舉辦嘉年華活動,甚至在博企戶外地方設置周末市集,既可支持中小企,又可讓旅客多留意本地特色元素。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