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何價
一九四五年,美國攝影師伯克懷特(Margaret Bourke-white)在德國拍下了《解放布肯瓦爾》,展示在納粹最大集中營內,一群與死神擦身而過的政治犯。在暴政面前,他們眼神堅定,猶如向世人宣告,真相終將大白。
雖然這是一張七十多年前的照片,但《解放布肯瓦爾》這一秒定格,仍然震撼人心。集中營的囚犯,除了政治異見者,還有來自歐洲各國的醫生、藝術家和貴族。以英美為首的盟軍知道納粹德軍種族清洗的惡行,然而其規模之巨,一直到盟軍解放被納粹佔領的國家以後,世人才有機會透過一幅幅照片,目睹人類文明曾命懸一線,被玩弄於撒旦的股掌之間。一九四五年四月,美軍抵達布肯瓦爾,隨行的包括伯克懷特。有別於其他攝影師專注記錄屠殺猶太人規模之大,《解放布肯瓦爾》強調的是個人尊嚴的價值。
構圖簡潔,對採訪的新聞故事具敏銳的觀察力,再加上一份深沉的人文關懷,是伯克懷特新聞攝影的一貫風格,跟她的成長和教育亦不無關係。伯克懷特口中的父母,奉行自由思想,崇尚邏輯思考,認為意見應以理性和經驗作基礎,不應盲從權威。父母的身教,培養她自小追求卓越和進步的精神,鼓勵她透過努力提升自己,做事必力臻完美。
從嗜好到工作,伯克懷特對攝影的執着,事事追求完美的精神,為她在美國歷史上創下了不少“第一”的紀錄。一九二九年,伯克懷特得美國著名出版商亨利盧斯(Henry Luce)賞識,成為《財富》雜誌首位受聘攝影師。盧斯其後擴充他的出版王國:《時代》周刊對一周時事作分析評論;《生活》雜誌集政治、文化、社會動態於一身,圖文並茂,在電視普及化之前,是美國人認識世界、塑造他們對國際時局觀感的重要窗口。伯克懷特因緣際會,成為《生活》雜誌首名女攝影師,創刊號封面的新聞故事,詳盡介紹美國蒙大拿州的佩克堡水壩,由文字到圖片,皆由她一手包辦。圖文質素之高,除了充分展現了伯克懷特的實力,亦為她在美國社會建立良好聲譽。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生活》借助伯克懷特的名氣,將她派駐海外,借她的鏡頭,讓美國人觀察世界,也讓國際認識美國角度詮譯下的世界。在蘇聯,她是唯一一位西方國家攝影記者獲准拍攝莫斯科的戰況;在德國,她到布肯瓦爾集中營,拍下納粹屠猶的鐵證;在英屬印度時期,她見證了印巴分治這場暴風雨來襲的歷史時刻。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她走在南非種族衝突的前沿,記錄社會上的仇恨與不公;在韓戰期間,她拍攝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平民,出發前要求《生活》雜誌保證,自己接受任務,不會被視為共產主義者。
從小立志要名成利就,數之不盡的“第一”之名,伯克懷特無非欲證明自己的實力,務必要讓身邊的男人拜服。在四十九歲那年,伯克懷特被診斷患上柏金遜症。她隨即籌備出版自傳,從攝影到對抗疾病,將自己一生經歷的起承轉合,根據自己擬定的劇本去蕪存菁,跳過兩度婚姻失意的戲份,目的是寫下符合她心目中完美定義的傳奇故事。
圖:伯克懷特 / 文:杜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