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小語)檢討堵漏洞 重罰增阻嚇
持續進修發展計劃開展至今,違法行為層出不窮。一家教育機構涉嫌去年借此開辦課程騙取政府資助,不但大膽假冒學員簽名推高出席率,更利誘長者騙取身份資料私下報讀課程。惟上得山多終遇虎,最終難逃教育部門恆常監察網絡,自食其果。
全民受惠的持修計劃,本意是希望居民能藉政府提供的資助,自我進修,提升競爭能力及充實生活。卻常有不良分子,把政府當作予取予攜的“提款機”,開辦課程非為傳授技能,而是與學員串通,偽冒出席紀錄,雙方聯手瓜分政府的資助。
此次涉案教育機構確實明目張膽,漏洞百出,報讀人數達到收生上限,表面看來課程本應相當熱門,惟每次上堂學員不足,部分課程出席者只有個位數,極不合邏輯,被揭發也是理所當然。最過份的是貪得無厭,利誘甚至誤導年長者提供身份資料,然後在對方不知情下報讀課程,層層推進,騙取更多金錢,盡顯人性最醜惡一面,罪加一等,必須嚴懲。
持修計劃開展至今,當局為應對五花八門、古靈精怪的詐騙方式,特意訂定嚴謹的恆常監察機制應對,藉實地巡查、審閱文件、事後訪談與網上稽查等措施,力保資助合理、監察到位。單計第三階段“計劃”的實地巡查,就有逾四千一百次。然而,審批項目中仍不乏口頭勸喻、書面提醒、開立調查卷宗個案,更有因情節嚴重須轉介司法機關跟進,反映社會上仍存在不少遊走灰色地帶、試圖挑戰監察機制者。
政府向來高度重視人才培養,持修計劃推行以來,確實鼓勵很多本澳居民利用課餘或工餘時間,報讀一些有興趣的進修培訓課程,以增長自身知識,並提升個人素養和技能,從而有利本澳發展為一個學習型的社會。本應惠民的措施,卻被不法之徒視作騙財工具,如今更衍生竊取長者個人資料的低級伎倆。
廉署年度工作報告曾指涉及詐騙政府公帑資助的案件有快速滋長苗頭,當中包括詐騙持修計劃資助案件。教育部門應不斷檢視違規個案,尋找有否存在新式又難以察覺的詐騙手段,做到抽絲剝繭,堵塞漏洞;更要加強個案宣傳,讓社會大衆明白犯罪的成本,才不敢肆意妄為。
夏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