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二○一九年有感
本澳二○一九年的劇壇跟過去相比,沒有多大的改變:學成歸來的不多,總算是持續有所增加;劇場荒、劇本荒仍待紓緩;戲劇團體、組織的演出仍是各家自掃門前雪,同樣是以青年人為主。僅有的兩個專業劇團,一個近乎名存實亡,另一個卻沒有好好扮演其領頭羊的角色。其他的戲劇愛好者關愛乏人,多只能望(舞)台興嘆!跟本地日見活躍的微電影製作相比較,本地舞台劇的演出則看似被迎頭趕上了。
再者,去年在內地和本澳,我們失去了兩位沒法取代的前輩田本相先生與穆凡中先生。田、穆兩位的辭世,加上台灣的政局未明,兩年一度,極具份量與影響力的華文戲劇節的復甦更變得遙遙無期了!去年暑假,原澳門戲劇協會一位幹事移民前,把該會的會議紀錄及印章交了給我託管。澳門劇協數年前無疾而終,此民辦社團的文物總不該存放在我處吧!?博物館願意收藏嗎?
進入二○二○年,在未見本地其他戲劇團體 / 組織有何演出大計前,我沒有甚麼可說!而藝穗會乃公認推廣本地民眾語言藝術(故事講演與戲劇)的先行者,身為該會會長,如力能從心的話,我且把其舉行的、與戲劇有關的本年度活動在此作點介紹:一、續辦與內地的戲劇交流(原為禪澳戲劇交流,已有三十年歷史,交流不只四地,需正名);二、復辦新秀劇場(已辦了二十七屆,停辦了數年,無人接辦);三、續辦藝術節百藝看館戲劇故事專場(十五屆);四、續辦全澳戲劇 · 故事巡演(十九屆);五、續辦市民戲劇 · 故事專場(第六屆)。至於去年復辦的全澳短劇匯演(第七屆),為了讓位給新秀劇場,藝穗會盼望不設獎,與其他戲劇團體 / 組織合辦以減輕工作量。當然,如有熱心機構贊助,頗受歡迎的全澳故事講演比賽(七屆)還希望能續辦下去。在此必須向公眾交待的是,倘未能物色到新的兼職員工或留得住原有的人員協助共度難關的話,藝穗會很快會變作是個歷史名詞了。面對含着金鎖匙面世、為期兩周的城市藝穗節,我感到有難言之痛!
周樹利